作品集排版中容易被学生忽视的文字阐述,经常会暴露了一些措手不及的问题。
比如说作品阐述中的一些非常专业词汇,怎么才用英文最准确的翻译出来呢?今天咱们就来讲讲一些作品集里常见的专业词汇,以及如何用这些词来陈述你的作品。
超验,听着很高级,但实际上并不复杂,它是一个缩写,意思是超出了自己的经验范畴。
那问题来了,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什么是经验呢?通俗来讲, 我们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能够知道这个事情是什么,可以怎么发展,怎么解决。那为什么我们能够拥有这种认识和解决事物的能力呢?因为我们拥有大量的已有的知识。比如说我们要建造一个房子, 我们得各种建筑材料的物理信息,那这些信息其实就是知识, 就是我们的经验。
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无法认识的,无法用知识去总结的?比如说在作品项目里面我们经常谈到有关感觉的话题,我们无法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什么是感觉, 就像疼痛感, 头痛和牙痛的不同的那张感觉在哪,我们说不清楚。
比如说死亡,死亡并不在人的经验之内,但是人会有对死亡的想象,但那也不能叫经验。
再比如说情绪,情绪弥漫着,你此刻的情绪是什么,你上一刻的情绪是什么,也是无法用知识概念去解释的。
那么上面举例的这些就是所谓的超验——超出了经验的范畴。在英文里面一般翻译为transzendent,如果你的作品在探索关于情感,记忆,想象等一些超验的主题,超验这个词会非常好用。
比如,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我的个人经验(experience)....它不仅包含了我对事件的个人记录,同时还获得了一些超验(transzendent)的创作启发。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存在,如何存在的探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什么是存在?它在不同的语境下有这么几个不同的定义:
一个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为代表的存在论(或本体论)Ontology, 主要探讨的是存在着的事物beings,形成知识和理念。
另一个是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或实在主义)Existentialism,和上一个有什么不一样呢?海德格尔认为之前的哲学家们都…搞错了…,因为他们研究的不是存在而是存在者,任何事物都是先存在于此,然后人们才认识到它们,后来才发展出事物的概念和本质的,也就是萨特所说的“存在先于本质”,在这里“存在”被理解为正在不断进行当中,不断变化的过程,用英文表达也就是being。
那么在很多的作品里,我们会发现艺术家们多多少少都在表达某种对于存在的思考,例如创意艺术大学著名校友Tracey Emin的作品《My Bed》。
在My Bed这件作品展示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床在光线中醒着,但它所捕捉到的感觉却是在黑暗中,黑暗中的东西也已成为过去。过去困扰着现在,但作品本身并不是像幽灵一样的东西。有什么东西在移动,在循环: 也许是记忆和遗忘的游戏。这张床还没有整理好,就放在那儿,但也很平静。
那么,其实这件作品存在(being)于一个美术馆的场所中,它展现了一些看不见的东西。床在光线中实在着(existence),但它所捕捉到的感觉却是在黑暗中。
什么是object/thing?乍一看这个词不是小学就学过了嘛。但是奇怪的是,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尤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会反反复复的跟你们掰扯这个词的意义。为什么?
所有的作品都具有这样一种物质的因素,对物之物性的各种解释在西方思想进程中起着支配作用,它们早已是不言自明的了,今天还在日常中使用,这些解释可以概括为三种。
第一种解释认为物是具有特征性的载体。这种解释适合任何的存在者,但这并不能解释本质的物。
例如黄铜这个材料,它坚固,有黄色的光泽,熔点在九百多度,耐磨,大小各异,有不规则和规则的形态,这些描述都被当作是黄铜的特征。但是作品不仅仅是在表现这些特征,作品在这些特征之上还具有其他的意义。
第二种解释认为物是感性之物,也就是说物是我们在感性的感官中通过感觉可以感知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和物体的这种遭遇,既不需要我们去索求也不需要我们去安排,它自然而然发生着,我们可以看到这块黄铜的颜色形状大小,听到它的声响,触摸到它的纹理。
这个解释和上一种解释一样,还是可以被证实的。但不一样的是,在第一种解释中,我们仿佛和物一直保持着距离,而且还离得很远,在第二种解释中,我们又过分和物黏在一起了。
所以第三种解释则认为物应该保持一定的自持。总结下来,物是具有形式的“质料”,把物规定为质料的同时也就设定好了它的形式,物就是形式与质料的结合。质料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作品也离不开质料作为载体。
对于物的探索长久以来是艺术家们正在做的事情,当你的作品涉及到一定的材料性的时候,你都避免不了和物发生关联,自然而然object这个词也就成了艺术院校里的高频词汇了。
比如,你在作品里运用了黄铜,金属这些objects,在实践过程中会为objects赋予形式,呈现出情感与记忆的连接时,这个作品整体反映给大家的其实是一个事件,thing,而不单纯的是objects摆放在那里。
通过以上内容,同学们或许能够发现:作品集翻译问题,其实不是作品集的翻译问题,而是我们通过英文的一些词汇开始能够更为深入的探讨艺术创作,让我们的作品能够表达出更加强大的概念以及批判性思维。
积累在平时,书都是到用时才觉少,艺术创作亦是同理。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UCA上海中心,可以直接添加UCA招生老师微信“18101830275”一对一咨询,或者联系我们:18101830275帮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