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伙伴们一定要知道:大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有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不会索取银行账户等个人财务信息、要求转账或汇款等。
一、Car Accident类
这是骗子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一般会自称是各种机构的工作人员,比如警察、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等等,说小伙伴们卷入了一场车祸,造成了一些Damage或者Injury,言辞激烈,充分引起小伙伴们的恐慌情绪,然后再安慰说,错不在小伙伴们,只要能赔偿就没事,然后就会哄骗小伙伴们把钱打在一个指定账户。
遇到这种骗术不要惊慌,直接挂了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实在害怕也可以直接去警察局询问,求证一下这个事情。
二、邮寄物品被扣留/没人签收类
在这里中枪最多的就是DHL了,也不知为什么,这届骗子特别喜欢冒充DHL工作人员,总是说有重要文件/包裹/违禁品在国内被海关扣留,要补交高额邮资,或是套取地址信息。而且某些骗子还会用转接警察局或是其他各种手段企图“证明”自己的身份。
接到这种电话的小伙伴如果真的最近寄送了包裹也别怕,有没有违禁品自己肯定是知道的,就算家人真的还没收到包裹可以去查Tracking Number,也可以去快递公司官网问客服。不要听信凭借一个名字就一派胡言的电话。
三、冒充银行人员套取银行信息
根据不完全统计,骗子冒充的银行人员包括HSBC、巴克莱、劳埃德等,一般的套路是确认姓名(一般骗子只知道姓名)后开始问住址等个人信息,再佯装确认信息要你提供银行卡号、Security Code等。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挂掉电话,接着拨打官网客服电话确认。
四、冒充中国大使馆
骗子假冒中国驻英大领馆名义,利用+44-20-7299号段开头的伪造号码进行诈骗。他们会把事情讲得很严重。比如说犯了案子或者有文件被扣押要被限制出入境,需要转人工服务,然后套取个人信息以核实身份,要求当事人配合调查或接受“保护”,转款至骗子所持的“安全账户”或链接登录本人网银账户并输入密码。
更有骗子会冒充大使馆打电话给在国内的家长说国外的孩子被绑架或者犯案,利用家长关心则乱的心理要求提供银行账户并且转账。
中国驻英大使馆了解到有诈骗份子,利用大使馆的名义进行诈骗,也发了一则通知
中国驻英大使馆有关“电信诈骗”的重要通知:
第一,中国驻英使领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有涉及国内的案件需要处理,更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进一步联系。
第二,中国驻英使领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领取包裹或信函,某些情况下使领馆可能通知已提交领事证件申请的人员领取相应证件或补充材料,但不会索要账户信息及密码,也不会要求当事人提供指定内容的录音音频。
第三,是否申请护照旅行证件属个人意愿行为,中国驻英使领馆不会电话通知当事人护照证件过期需延期或补办并需通过转账等方式缴纳有关费用或罚款,也不会通过电话向任何人索要个人银行卡或账户信息。
第四,切勿在电话里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遇来电人要求“不要与家人朋友联系,以保证他们安全”,或接到陌生人电话通知“交通事故”、“孩子被绑架”、“亲人意外身亡”等信息时务必冷静,待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情况后再处理。即便紧急情况下使领馆电话通知当事人上述突发事件,也不会要求提供银行账户及转账等。
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建议挂断电话后拨打中国驻英使领馆24小时领保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请求将相关信息转使领馆核实。如不幸上当受骗,应及时向英警方报案并同时向国内公安机关报警,受害人无法直接向国内公安机关报案的,可通过国内近亲属及时报案。
五、换汇被骗
这一类的骗子,利用小伙伴们想着急换汇或者图方便的心理,以低于银行的正常汇率来骗取小伙伴们转账,并且会出具自己各种身份证明学生证和签证,但是这些证明往往都是假的。在小伙伴们转账之后,骗子还会造假一张转款的截图证明,证明自己已经转账,甚至还会收到骗子自己发送的银行邮件,然后就会被拉黑甚至消失。
如果遇到这一类的骗局,解决方法就是不要相信陌生人或者“学长学姐”的话,乖乖去银行换汇,不贪图便宜。
一定通过正规途径换汇!
六、二手买卖交易被骗
这一类的诈骗都是用处理二手物品,有便宜的新物品或者好物品,利用小伙伴们不想多花钱的心理,骗取小伙伴的钱,一般会让你先给钱,然后再发货。也有很多的骗子会用“学长学姐”的名义进行二手买卖,并且用假的学生证换取信任。
更有严重的诈骗分子会盗取小伙伴的个人信息和账号对国内的父母进行诈骗,在很多二手网站上,有些骗子会发一些二手信息,或者会说更多详细图片请点击某个链接。点进去后手机的QQ密码及其他信息就会被盗取,骗子以此来盗取QQ等社交软件信息,欺骗留学生在国内的亲人及朋友。
遇到这样的骗局,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七、钓鱼网站诈骗
去年,英国媒体曝光了一起不法分子仿制了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官网,然后发邮件给留学生,专门骗取他们学费的案件。这种钓鱼网站的诈骗套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学生注册,以及申请远距离课程的时候,直接收费。第二种则是收集学生们的申请资料,比如:护照号码、手机号码、全名、出生日期,信用卡信息等,用于后续诈骗。
这种类型的诈骗,一定要注意区分:英国所有官方院校的网址都是.ac.uk或者.org结尾,如果不是,请不要点击!或者自行百度/Google关键词,如“创意艺术大学”,搜索到的网站和所给网站不同时也需要特别小心。
骗子们的套路总是防不胜防,无论是哪种诈骗套路,追回损失的可能性通常都很低,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小伙伴一定要提高警惕,小编总结了驻英大使馆的联系方式,一定要牢牢记住
英国报警、急救电话
999(非紧急情况报警拨打101)
外交部全球领保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
+86-10-12308或+86-10-59913991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44-20-74368294
(24小时领事保护与协助,不受理签证、护照、公证、认证等领事证件咨询)
+44-20-76369756(传真)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
+44-161-2247443(电话)
+44-7828529201(手机)
+44-161-2572672(传真)
中国驻爱丁堡总领馆
+44-131-3371790(电话)
+44-7766667116(手机)
+44-131-3378871(传真)
中国驻贝尔法斯特总领馆
+44-7895306461(手机)
如果你有兴趣加入UCA上海中心,可以直接添加UCA招生老师微信“18101830275”一对一咨询,或者联系我们:18101830275帮您解答疑惑。